普及閩南文化與閩南文獻知識是今年圖書館宣傳月活動的主題之一。為促進閩南文化的宣傳推廣,4月9日下午,校學報編輯部鄭鏞副教授在圖書館文獻檢索室作了《閩南文化與中原文化》專題講座。
鄭教授從中原文化的定義講起,他認為中原文化是黃河中下游文化,豫州(今河南省)又稱中州,地處黃河中下游,是我國古代九州的中心,中州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代表,濃縮了我國6000年來的歷史,有其層次性與地域性,并且隨著歷史的變遷一直在變化。閩南人的祖先是從河南南部的固始遷來的,固始文化隨著固始人移居來到閩南,成了閩南文化的基礎,閩南文化在成型中還受到當地閩越族蛇圖騰文化與南蠻(畬族)狗圖騰文化的影響。在研究閩南文化發展變化時,一定要注意閩南文化對中原文化的傳承,并認同中原文化這個主體文化,這對認同中國的統一與強大有很重要的意義。講座讓師生增長了見識,又加深了對祖國、對家鄉的熱愛。
此次講座是 “圖書館宣傳月”閩南文化專題講座的第二場,在接下來的半個月中,圖書館還將舉辦段凌平副教授的《漳州與臺灣的神靈信仰》和張嘉星研究館員的《閩南方言文學欣賞》兩場專題講座,以加深我校師生對閩南文化的了解和認同,促進閩南文化的傳播。